? ? 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,來談論父親的責任,這似乎不合時宜。人人都明白,“父親”這個角色在兒童心理成長過程,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我們今天說的父性教育即對孩子提供充滿父親角色特性的教育,由父親來實施體現父親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。專家呼吁,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結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。
? ? 是的,從古至今,大多數家庭中的父親都忙于工作,忙于打拼,這是“父系氏族”的烙印。原本需要與母親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,致使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逐漸被弱化,甚至漸漸淡出。殊不知,缺位的“父愛”是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。因而,近幾年來,在家庭教育研究領域,"父性教育"越來越受重視。
? ? 有人會提出很多疑問,古往今來,“孟母三遷”、“岳母刺字”……哪一個不彰顯母愛的強大。是的,所謂“為母則鋼”,在父親缺位的情況下,很多偉大的母親充當了“父親”這個角色。
? ? 我們說,兒童心理發展是一個人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,也就是說,這個時候是人對客觀現實反映活動的擴大、改善、日趨完善和復雜化的過程。這個時候的心理教育,父親的作用不可或缺。
? 很早,弗洛伊德就提出了一個兒童心理成長的一個重要概念----俄狄浦斯情節,這源自古希臘“弒父戀母”的故事。心理學里所說的俄狄浦斯情結并不是狹義理解中的“戀母”或“殺父”,而是與兒童與同性父母的依戀關系發生轉變的心理過程,從而實現了自我心理的成長。
? ? 我們會發現,在一定的年齡,很多男孩子會更加依戀自己的母親,女孩子會與母親爭奪父親的愛,其實他(她)們在正處于俄狄浦斯期的******個階段,就是對同性父母感興趣,而模仿異性父母。以后他們還會轉到第二個階段“轉向異性父母,攻擊同性父母”,******他們又會回歸和認同同性父母。
? ? 說到這,我們就會明白,無論是女孩和男孩,父親在一家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。我們會發現很多與父親相處得當的孩子,TA們“理性”思維會發展得更好,TA們做事會有計劃性、目的性、考量性。
? ? 男孩們會認為父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,總是在觀察、模仿父親所有的言行。而對于女兒來說,她會將父親作為異性的典范,從而認識異性是什么樣的。
當今社會,越來越多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問題。很多父母來到心安草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孩子成長,乃至家庭關系困惑的解決辦法。我們在看到孩子心理問題的同時,也慶幸他們父母的擔當和不放棄,相信每一位走出心安草的孩子都會迎接他們的幸福人生。
有人這樣說過,母親為孩子打開了“生門”,孩子要站在父親的臂膀上成長,這是一個父親畢生的使命。
|